(报告出品方/作者:浙商证券,邱世梁、王华君)
1.亚星锚链:全球锚链龙头,产品面向船舶、海工、矿用
1.1.四十年锚链生产历史,全球锚链行业龙头
亚星锚链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链条生产企业。前身靖江县新民锚链厂创建于年。年,收购了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中船集团旗下专业从事锚链生产的正茂集团,避免了恶性竞争,巩固了行业龙头地位。年在A股上市。年,公司参研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了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0多年来,公司已发展成为年产能近30万吨的锚链和海洋系泊链专业化生产企业。产品60%以上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大型船用锚链和海洋系泊链及附件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公司控股股东为陶安祥先生,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法人代表。公司实际控制人兼一致行动人为陶安祥、施建华、陶兴、陶媛四人,其中陶安祥与施建华为夫妻关系,陶安祥与陶兴为父子关系,陶安祥与陶媛为父女关系。上述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36.47%的股份。
公司下辖正茂集团、亚星(镇江)系泊链有限公司等10家全资或控股公司,其中锚链/系泊链生产主要依托正茂集团、江苏亚星锚链制造有限公司等几个子公司开展。
公司产品主要为船用锚链、海工平台系泊链、高强度矿用链及各自的配套附件,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类船舶、海洋石油平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和煤矿等领域。公司产品资质完备。船用锚链及海洋平台系泊链获得了包括美国船级社,德国劳氏船级社,法国船级社、挪威船级社等多家船级社认证,高强度矿用链获得了矿用链煤安认证,具备完善的企业管理及质量保证体系。
1.2.船舶海工行业有所回暖,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增长提速
受船舶行业及海洋工程行业景气度大周期的影响,公司前些年营收增长较为缓慢,-年营收复合增速3%,归母净利润绝对量值较小、波动较大。其中年出现亏损,主要原因为:1、当期原材料钢材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2、钢材价格上涨导致部分在手订单存在跌价减值、相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当期行业景气度导致部分客户回款不良、计提应收坏账准备增加。年前三季度,受益于全球海洋工程市场回暖,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长有所加速,营收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4%。
公司近年来毛利率存在一定波动,净利率呈上升趋势,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公司财务状况较优,近年来财务费用率基本为负。
从营收结构上看,近年来公司两大主业营收占比大体稳定系泊链营收占比在14%~36%之间波动,毛利构成中系泊链占比更高,主要是由于系泊链业务毛利率较船舶锚链高。
国内外来看,近年来公司营收中外贸收入大多数时间占比超过50%,公司业务国际化程度较高。
公司营收目标完成率逐年稳步提升。年度计划完成营业收入12亿元,同比年实际营业收入增长8%,其中船舶锚链及附件营业收入8亿元,海洋工程系泊链及附件4亿元。
2.船舶海工:船舶行业景气向上,海工平台受益油价复苏
2.1.船舶:造船行业景气向上,公司年全球市占率超70%
2.1.1.船用锚链连接锚与船体,处于整船制造上游
船用锚链连接锚与船体,是维系船舶安全的重要装置。由许多个链环连接而成,根据链环中间有无撑档,分为有档链和无档链。船用锚链可以按照“节”(shackle)划分,每节长25.0~27.5米,节与节之间用链环或卸扣相连。一根完整的船用锚链通常是由锚端链节,中间链节和末端链节组成的。
船用锚链通常按照抗拉强度分为4个级别,1级≥MPa,2级≥MPa,3级≥MPa,4级≥MPa,每个等级所采用的材料也不尽相同。在船舶制造过程中,海船的锚与锚链的配备应根据船舶的类型、航行的水域并根据船舶舾装数的大小按规范中所列数据来选取。舾装数N(equipmentnumber)或称船具数,是反映船体所能受到的风、流作用力大小的一个参数。由舾装数查表得出船舶应配锚的数量、每只锚的重量,锚链的级别、总长和直径等各个参数。
通常而言,对于一艘海运船舶,其锚链重量在几十吨到上百吨之间。例如,根据《船舶舾装数计算及系泊设备参数确定》,对于一载重吨为吨的散货船,其舾装数为,选取总长.5m的有档艏锚链,该长度AM3级别锚链对应锚链直径为81mm。根据船用锚链重量表,直径81mm的锚链重量约为kg/m。计算得到锚链总重98吨。从产业链来看,造船产业链分为上游的原材料与设备(包括钢板、锚链、动力主机等)、中游的造船公司、下游的船东(主要包括海运和船舶租赁)。公司处于上游。
2.1.2.疫情加速造船行业复苏,后续有望景气向上
船舶行业的景气度受国际贸易量、全球海运市场繁荣度影响,同时也受船舶到寿换新等的影响,呈现出较强周期性。典型的船舶周期可以分为复苏、繁荣、衰退、萧条4个阶段。根据周期的长短分类,船舶周期可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3个主要的类型。长周期和经济发展长周期基本吻合,一般为20~30年左右,甚至更长一些;中周期则不固定,一般为7~15年;而短周期一般则只有3~4年,或者更短一些。
自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船舶行业已经进行了10余年的调整。新冠疫情让全球航运市场的正常运行受到较大影响,出现运力紧缺,年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一度突破大关,创下新高,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综合指数持续走高并一直维持到年。
船舶使用寿命大概是15~25年,上一轮交付高峰年,行业有望在年前后开始逐步迎来新的替换需求。
船运价格上涨,叠加上一轮船舶周期高峰所造船只的逐渐到寿、以及全球船运市场对环保越来越高的要求,年以来,世界船舶行业有所复苏,新船订单激增:年全球范围内新接订单约1.2亿DWT,同比增长%;中国新接订单0.6亿DWT,同比增长%;年船舶行业世界范围手持订单量2.0亿DWT,同比增长27%;中国手持订单约1.0亿DWT,同比增长36%。
同时,世界造船重心仍在继续向中国转移,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已经占据接近半壁江山。全年新接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分别占全球该类型新船订单总量的76.4%和60.9%。全球18种主要船型分类中,中国有10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世界第一。
根据Wind数据,年末全球造船手持订单艘,计算可得平均约6万载重吨/艘,与2.1节船舶舾装算例中的8.15万吨大体接近,若近似按照每艘船配备吨锚链测算,则现有全球船舶手持订单量对应的锚链市场空间约为34万吨。公司-年年均销售锚链约11万吨。
从过去10年全球造船三大指标历年增速来看,每一轮造船小高峰中,均是新接订单首先出现增速高峰,下一年手持订单增速达到高峰,再下一年造船完工量达到增速高峰。年全球造船新接订单快速上升,按照相同趋势预估,造船完工量有望在年开始快速上涨,考虑锚链交付需要在新船下水前即完成交付、存在一定提前量,预估锚链交付量的提速有望在年就开始逐渐显现。
2.1.3.公司上市以来市占率显著提升,年全球占有率超70%
公司主要船用锚链产品涵盖有档链和无档链,均为抗压强度较高的2、3级锚链。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船用锚链制造,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锚链生产企业,产能约26万吨,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同时公司获得多家船级社认证,具备完善的企业管理及质量保证体系,在锚链制造、热处理等方面具有多项核心工艺和技术。
公司生产的船用锚链的产品规格为直径12.5MM-MM,可以满足大小不同的各类船只的需求。技术实力强,质量有保障,深受国内外客户信赖。
锚链行业目前主要的企业有亚星锚链、江苏奥海、中运锚链、巢湖群力、青岛永祥、浙江双鸟等。公司年上市之初就是国内最大的锚链企业,根据《招股说明书》,当时公司本部及控股子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连续三年超过50%、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33%同样名列第一。
年之后,随着世界造船业大周期的向下,部分锚链企业停业,锚链行业产能随船舶行业造船总产能一起下降,同时头部效应愈发明显,根据公司新闻,年,公司产品(含控股公司)占全国锚链行业销售总量的78%,国际市场的65%,根据当年国内外市场造船完工量加权计算,公司在全球市占率超过70%。船舶行业回暖趋势下,公司将基于高市占率确定性受益,船舶锚链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2.2.海工:全球油价创近7年新高,海工营收有望边际向上
进入21世纪,全球范围内,海洋油气开采在整个油气开采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同时,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海洋油气开发也逐渐由浅海转向深海。
海洋油气的开发包括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等多个环节,需要用到多种类型海洋工程设备,其中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海洋工程辅助船是最为主要的三类。钻井平台有多种类型,其中自升式、半潜式、钻井船是数量最多的3类。对于浮式钻井平台,需要通过系泊系统对钻井平台予以固定。公司的海洋工程系泊链就主要应用于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等浮式钻井平台。
包括钻井平台建造、租赁运营在内的海洋工程投资与油气价格关联度较高。油气价格上涨或预期上涨时,油气勘测开发和生产活动的水平会提高,反之则下降。长期的生产和经营实践还表明,油气公司资本开支的变化相较于油气价格的变化还存在一定的滞后。国际油价的上一轮高峰出现在-年之间,此后波动向下直到年4月达到18.5美元/桶,自此之后,石油价格一路上升,截至报告日期达到92美元/桶,创下7年以来的新高。
与石油价格相对应,海洋钻井平台订单数目在-年维持高位并在年之后直线下降,钻井平台交付情况也在随后的几年内呈现下降趋势。
截至年5月,根据IHSMarkit数据,全球钻井平台手持订单共77座,其中中国拥有44座,占比59%。钻井船及半潜式钻井平台两款浮式钻井平台合计26艘/座,合计占比36%。从年的座到年的座,再到年的77座,钻井平台手持订单数量也呈下降趋势。
年下半年以来,油价持续上涨,当前已创近7年新高。油气开采行业景气度有所复苏:用于统计全球活跃钻井平台数量的贝克休斯钻井平台数年以来持续攀升,与石油价格的趋势高度一致。展望后续,油气开采行业投资有望进一步复苏:美国能源信息署近日上调年布伦特原油价格至82.87美元/桶,油价年预估将高位维持。中海油服()发布的年战略指引也提及:“年全球原油需求预计仍将持续增长,全球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总量较年相比增加约24%,油田服务市场复苏态势进一步确立”。
公司的系泊链除用于新建钻井平台配套外,也用于现有钻井平台的更换,其历史营收趋势与油价、及贝克休斯钻井平台书等油气行业景气指标也具有较高一致性,年上半年公司系泊链营收同比增长%。后续石油价格的持续高位、及随之而来的海洋油气勘测开发活动的景气复苏背景下,公司海工系泊链营收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漂浮式海上风电:成长空间打开,公司居领先地位
3.1.漂浮式海上风电大势所趋,预测未来10年复合增速80%
“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全球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升,风电在其中占据重要角色。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报告,过去20年,全球风电装机快速上升,20年年累计装机复合增速约20%,年新增装机量复合增速约15%。
风电分为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海风具有发电效率高、土地资源限制少等优点,但由于建设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原因,此前的发展中落后于陆风。近年来随着技术成熟、政策鼓励,海风新增装机占比不断提升,-年达到7-10%。展望未来,GWEC预测到年海风在新建装机中的占比将提高至20%以上,海上风电前景广阔。
海风又可以分为近浅海风电和深远海风电,水深低于50m的近浅海当前主要采用固定式风电平台,水深超过50m的深远海,固定式方案成本急剧上升,借助海洋工程漂浮式钻井平台的技术和经验,漂浮式风电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据统计,世界上80%以上的海上风电潜在资源位于水深超过60米的深远海区域,由此看来,漂浮式风电将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大势所趋,美国能源部的统计数据也展示了这一趋势。
根据世界风能理事会报告,世界上最适合发展漂浮式风电的地区主要有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智利、美国西海岸、中国南海岸等。
世界上第一个MW级漂浮式风电项目是年挪威的Hywind项目,单机容量2.3MW,场址水深米,至今仍在服役。发展到今天,漂浮式风电主要有4种技术形式,分别是驳船式、半潜式、立柱式、张力腿式。上述挪威Hywind项目为立柱式。
根据GWEC数据,截至年7月,全球累计共有71.3MW漂浮式风电装机,其中立柱式占比最高,达56%。但若将目前尚处于开发中的漂浮式风电项目也考虑在内,则半潜式占据绝对优势,占比达66%。
世界范围内有多家机构对未来漂浮式海上风电的产业化进程做出了统计预测:
1、据美国能源部统计,截至年8月,全世界范围内包含已完工、开发中、及计划中等各个阶段的漂浮式风电项目合计容量MW。其中有MW已完工或明确了计划投入运营时间,均分布在年以前。
2、世界风能理事会统计预估:截至年漂浮式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MW,其中年新增装机MW,世界漂浮式风电发展也将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预估年新增装机将达到MW、累计装机MW,-年复合增速%,-年间复合增速60%,10年复合增速80%。
根据公司中标信息,一台漂浮式风电平台系泊链价值量在约~万左右,考虑到中国所处亚洲地区台风较多,对系泊系统的要求可能较高,保守假设全球范围内一台漂浮式风电平台系泊链平均价值量约为万人民币。海上风电更加适宜于单机容量较大的机组,假设未来海上漂浮式风电单台机组平均容量约为10MW。
则根据世界风能理事会预估的漂浮式风电装机容量计算:-全球漂浮式风电系泊链市场空间总计约亿、年均33亿,其中-年总空间57亿,年均9亿;根据美国能源部统计预估的漂浮式风电装机容量计算:-全球漂浮式风电系泊链市场空间总计约72亿、年均12亿。
3.2.公司技术实力雄厚,中标多个漂浮式风电项目,将受益行业增长
公司在海工系泊链领域实力雄厚,从年开发出R3级系泊链打破西方国家垄断开始,陆续开发出更高强度的R4/R5/R6级系泊链,过程中得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首个系泊链国际标准、制造业单项冠军、重要标志性项目工程采用等多项荣誉、认可。
其中成功研发的R6级别系泊链,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总经理杨琪对此评价说:R6级海洋系泊链解决了制约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实现了世界领先,亚星锚链的创新发展之路值得借鉴。
年,公司配套了全球首艘智能深水钻井平台“深蓝探索”号,在全球海上油气开采并不十分景气、钻井平台近年来交付数量较少的背景下,公司配套重要钻井平台项目体现了下游客户对公司的认可。
在漂浮式风电领域,公司也已取得先机,中标广东海装、中海油融风等多个国内外漂浮式海上风电系泊链订单。综合以上,预计后续在漂浮式海上风电快速产业化的过程中,公司将凭借在系泊链领域的多年积累、雄厚技术显著受益。公司资金充裕,截至年三季度末持有货币资金14.36亿,面对未来可能的需求快速上升具备较强的产能扩充潜力。
4.矿用链:年均近20亿市场具极大国产替代空间
公司所生产的矿用链主要包括用于煤矿开采刮板式输送机、转载机等的传动链、火电厂捞渣机圆环链、及接链环等相关配件。
刮板式输送机是重要的采煤机械之一,狭义上的煤矿机械主要即包括掘进机、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及液压支架,合称“三机一架”。通过“三机一架”的配合使用,可实现工作面巷道掘进、截煤、装煤、运煤、支护的全部机械化作业,具有较高的营运效率和安全性。
高强度圆环链是刮板输送机的关键部件,在刮板输送机运行过程中,通过高强度圆环链,也称刮板机链条和刮板形成的循环结构,实现对于物料的持续性平稳输送,刮板机链条在输送过程中直接承受牵引力作用,是推进物料输送的直接动力来源,刮板机链条不仅要承受牵引力的巨大作用,还长期与物料接触,承受物料和外部环境的腐蚀,因此刮板机链条寿命较短,属易损件,具极强的耗材属性。
根据《Φ38-48mm大规格矿用高强度圆环链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年我国对矿用高强度圆环链的需求量为40万米、吨,对应市场空间约10亿元。这其中,90%以上的高强度圆环链配件需要从国外进口。
从年到年,我国煤炭年产量从26亿吨/年上升到39亿吨/年,增长了52%,从年到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机械化采煤程度从90%上升到99%,上升了9个百分点。由此近似计算得到从年到年我国机械化采煤量约从23亿吨/年增长到年的38.6亿吨/年,增长了67%。
若根据该相同增长比例近似预估年我国矿用圆环链市场空间,则约为17亿元。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报告,“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目标控制在41亿吨左右,据此预估后续矿用圆环链市场空间将基本保持稳定并略微向上。
此前,我国矿用链市场,特别是其中的高端链条主要进口自德国蒂勒公司,德国蒂勒公司是一家在圆环链制造和锻件制造方面有着悠久传统的制造商,其产品主要用于煤炭开采、提升、移动和散装物质固定和输送等。若按照90%的进口比例估算,则这一部分进口替代市场空间约为15亿元。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的高强度矿用链业务当前仍处在发展阶段,其高强度矿用链产品主要用于国内主流煤矿企业,获得了矿用链煤安认证,获得国家安标中心颁发的38份高强度矿用链安标证书。
根据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