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和正火一般作为预先热处理,其作用是:消除前一工序所造成的某些组织缺陷及内应力,为随后的切削加工及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对于某些不太重要的工件,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定义:把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均匀化学成分,改善机械性能(降低硬度,提高塑性、韧性),消除或减少应力,细化晶粒为最终热处理作准备
特点:加热温度范围广;
慢冷
得到珠光体类组织
退火分类:在临界温度以上的退火(重结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均匀化退火)、不完全退火、扩散退火、球化退火;
临界温度以下的退火,包括软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铸铁件的退火包括各种石墨化退火及去应力退火;
有色金属退火主要是扩散退火、再结晶退火及去应力退火
扩散退火又称均匀化退火。
将金属铸锭、铸件、锻件或锻坯在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期加热,保温后缓慢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改善和消除在冶金过程中形成的成分不均匀性
应用:脱氢退火
(在高温下使有害气体脱溶析出)
均匀化退火
(改善铸造偏析、轧制偏析)
1.1脱氢退火
(1)氢存在形式
溶解于固溶体中的氢,易使钢产生白点,出现裂纹;脱氢退火消除。
存在于位错、孪晶、晶界处氢,只能采用压力加工方式消除。
(2)加热温度确定原则
在该温度下氢的溶解度小、并且扩散速度快。
一般情况下珠光体转变的鼻子温度作为脱氢退火温度。
(3)典型应用
大型碳钢锻件加热到℃,保温10h后缓慢冷却。
1.2均匀化退火
(1)偏析存在形式及危害
铸造化学成分不均匀、非金属夹杂物分布不均匀、微气泡和气孔造成偏析。
偏析直接导致大型铸件各处成分和组织不均匀、产生组织应力、出现裂纹、机械性能恶化
工艺:
Ac3或Accm以上~℃,
长时间保温(10h以上)
一般扩散退火后,晶粒会非常粗大,对于已成型铸件,需再进行细化晶粒处理。
完全退火加热使钢完全A化后缓冷的工艺
适用:亚共析钢
温度:Ac3+30~50℃,
保温时间:长时间保温,
一般1h/25mm;
冷却速度:随炉缓冷,
目的: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
细化晶粒,均匀组织
组织:F+P(接近平衡态)
球化退火适用: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
目的: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性能,
获得粒状珠光体,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获得球状珠光体的途径:
片状P的球化
由A转变为球状P
M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
过共析钢的球化退火
T12钢球化退火组织F+Fe3C
影响球化的因素:
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2、冷却速度
3、原始组织
4、塑性变形
再结晶退火(临界点以下温度)再结晶退火(临界点以下温度)
再结晶退火(临界点以下温度)
概念
经过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使形变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的等轴晶粒,以消除形变强化和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
冷却:空冷;
组织:发生恢复再结晶,使变形晶粒为细小等轴晶粒
冷加工变形和退火温度对金属组织和性能影响示意图
1硬度;2抗拉强度;3屈服强度;
4内应力;5延伸率;6断面收缩率;
7再结晶晶粒大小
低温退火(去应力退火)
定义:
为了去除由于形变加工、锻造、焊接等所所引起的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但不引起组织的变化)而进行的退火,称为去应力退火。
退火温度;
退火温度范围很宽。由于材料成分、加工方法、内应力大小及分布的不同,以及去除程度的不同,去应力退火的加热温度范围很宽。钢~℃;铸件~℃;焊件~℃。
一般在A1以下进行,组织并未发生变化,在缓慢冷却的过程中,工件各部分均匀冷却和收缩,消除了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内应力,避免在使用或随后的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开裂
去应力退火后,应缓慢冷却,以免产生新的应力。
去应力退火工艺曲线及其特点
学习了退火,我们继续学习正火及其相关
定义:正火是把零件加温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正火的应用:
1.用正火作为性能要求的一般结构件的最终热处理。
2.亚共析钢采用正火来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过共析钢的正火可消除网状碳化物。
4.细化晶粒(双重正火)
工艺规范:
加热温度:Ac3或Accm+30—50℃;保温时间:完全奥氏体化
冷却速度:空冷
(冷却速度比退火快)
组织:细珠光体
正火应注意的问题低碳钢正火的目的:提高硬度,改善切削性能。对碳很低的钢,如正火后硬度仍低,可造当提高加热温度增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获得较细的珠光体,与分散度较大的铁素体。
中碳钢正火:应根据钢的成分及工件尺寸来确定冷却方式。
过共析钢正火:消除网状碳化物。
加热时必须保证碳化物全部溶入奥氏体中,为抑制自由碳化物的析出使其获得伪共析组织,采用较大冷速,如鼓风,喷雾,甚至油冷,水冷至Ar1点以下,取出空冷。
双重正火有些锻件的过热组织或铸件粗大铸造组织,一次正火不能达到细化组织的目的,采用两次正火。
第一次正火:Ac3+~℃以扩散办法消除粗大组织,使成分均匀。
第二次正火:Ac3+30~50℃目的是为了细化组织
组织比较:
相同点:均是珠光体型组织
不同点:
正火得到的珠光体,过冷度较大,片间距细小;
完全退火得到的珠光体片间距较大。
性能比较:
亚共析钢,正火的强度、硬度、韧性较高,塑性相仿;
过共析钢,全退火的钢中因为有网状渗碳体的存在,退火后强度、硬度、韧性均低于正火的,只有球化退火的,因其所得组织为球状珠光体,故其综合性能优于正火的。
总之,对于含碳量相同的工件,正火后的强度和硬度要高于的退火的。
ps;这里的退火指完全退火
生产上退火和正火工艺的选择应根据钢种、冷、热的使用热加工工艺、零件的使用性能及经济综合考虑
含碳小于0.25%的钢应采用正火,以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含碳量为0.25~0.5%的钢,可以采用退火或正火处理,但一般采用正火处理。正火后其硬度接近于最佳切削加工硬度。
含碳量为0.50~0.75%的钢,一般采用完全退火,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含碳量为0.75~1.0%的钢,做弹簧用完全退火;做刀具采用球化退火。
含碳量大于1.0%的钢,用于制造工具,均采用球化退火作预备热处理.
当钢中含有较多合金元素时,一般用高温回火来降低硬度,以便切削加工。
为获得最佳切削加工性而选择的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与切削工艺性的关系
案例:问:用T10(1%C)钢制造手工锯条,请给出热处理工艺路线,及各处理工序后的组织。
答:正火→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
组织请大家补充哦。。。
退火和正火若由于加热或冷却不当时会出现一些异常组织,造成缺陷,常见的如下:
(1)过烧:
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晶界被氧化,甚至晶界局部溶解,使工件报废。
(2)黑脆:
碳素/低合金工具钢在退火后虽硬度很低,但脆性却很大,断口呈灰黑色,故称“黑脆”。主要原因是退火温度过高,保温时间过长,冷却缓慢,珠光体转变按Fe-C进行即碳石墨化。
(发生黑脆的工具不能返修)
3)粗大魏氏组织:主要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魏氏组织不仅晶粒粗大,而且由于铁素体针片形成的脆面,使金属的韧性急剧下降。
(4)反常组织:亚/过共析钢在Ar1附近冷却缓慢,结果在亚共析钢中形成非共析渗碳体,再过共析钢中形成游离的铁素体或渗碳体。
(5)网状组织: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冷却速度过慢引起的。网状铁素体或渗碳体降低钢的机械性能,特别是网状渗碳体。一般重新正火可消除。
(6)球化不均匀:由于退火前没有消除网状渗碳体,在球化退火时聚集而成。可通过正火和一次球化退火消除。
(7)硬度过高:退火时加热温度过高,冷却速度过快,使硬度高于规定的范围,重新退火即可。
粗大的渗碳体a)0.5%C,加热温度为℃
渗碳体网很宽b)1.2%C,加热温度为℃
??可添加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