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热处理 >> 热处理介绍 >> 正文 >> 正文

焊接工艺之中不可小觑的预热后热处理和焊

来源:热处理 时间:2025/5/27

热身的目的。

1.降低焊后冷却速度。

2.减少硬化倾向,防止裂缝。

3.减小热影响区的温差,有利于降低焊接应力。

预热应用范围。

焊接硬化倾向大的钢时,需要进行焊前预热。焊接铬镍奥氏体不锈钢是不允许预热。

预热方式的选择应在综合考虑钢的成分、厚度、结构刚度、接头形式、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和环境因素的基础之上,通过焊接性试验确定。

加热范围:一般情况之下,应在槽两边75—mm的范围之内保持均匀的加热面积。测温点应取在发热区域的边缘。对于对接接头,每侧加热宽度不得小于板厚的5倍。

加热之后。

焊之后对焊件进行保温和缓冷,可以减缓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冷却速度,起到与预热相同的作用。

1.消氢处理:焊之后立即将焊件加热至~。C范围之内,保温2至6小时,然后空气冷却。

2.目的:以加速焊缝金属中H的逸出,大幅度降低焊缝及热影响区的H含量,防止冷裂纹的产生。

3.适用范围:如焊件不能立即热处理而必须及时去氢,则需进行去氢处理。

焊后热处理。

的含义:一种处理方法,将焊接件作为一个整体或一部分进行加热和加热,然后在炉内或空气之中进行冷却。

影响。

1.降低焊接残余应力。

2.软化硬化部件。

3.改善焊缝组织和性能及热影响。

4.提高接头的塑性和韧性。

5.稳定结构尺寸。

一般在下列情况之下,应考虑焊后热处理。

1.普通低合金钢,具有较高的金属强度等级,更容易产生延迟裂纹。

2.在低温之下工作的压力容器和其他焊接结构,特别是在脆性转变温度下列使用的。

3.具有高金属强度等级和高延迟裂纹倾向的普通低合金钢。

4.在低温之下工作的压力容器和其他焊接结构,特别是在脆性转变温度下列使用的。

5.在交变载荷之下工作,需要抗疲劳强度部件。

6.大型压力容器。

7.焊接之后需要相对稳定几何尺寸的应力腐蚀和焊接结构。

#焊缝预热#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