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热处理 >> 热处理市场 >> 正文 >> 正文

400年历史的张小泉都做不好菜刀造一把

来源:热处理 时间:2024/1/12

最近,有着年历史的张小泉,突然就火了。

当然了,这种突然火爆大多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张小泉也不例外。

因为拍蒜断刀,客服称菜刀不能拍蒜,张小泉喜提热搜。

随后,其总经理之前的采访中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再次将张小泉推上热搜。

竞争对手在直播间疯狂拍蒜,张小泉一边被骂一边在直播间被卖断货,有网友发问,都是水军在买吗?

从各方面的报道能看出来,老字号张小泉,虽然给出了各种解释,但还是难以服众。

而这些解释的背后,也恰恰暴露一些问题。

1

笔者出身于农村,对菜刀的认识,不外乎就是切菜剁肉、拉个黄瓜拍个蒜。

过去,每一个乡村都会有一家铁匠铺,但凡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器具,铁匠叮叮当当都能打出来,菜刀是其中比较简单的了。

不过,要真的好用,还是得看刀口。

一般是看钢加得好不好,火候是不是到位。过去因为好钢材少,只会在刀口上加钢,而刀背和刀面基本都是生铁,可即便如此,也没见过拍蒜断刀的情形。

当然,现在绝大部分刀具都是流水线生产了,国家也有相应的规范。

张小泉也解释了,这种刀叫做“龙雀斩切两用刀”,从这个名字上,可没说能拍蒜,并且说,这个款刀擅长的是片、改,刀身选用50Cr15MoV不锈钢,刀柄选用材料及ABS填充,适合普通家庭厨房日用。

他们说的日用,可能不包含拍蒜。

有网友仔细看了菜刀相关国家标准,对强度的要求在GB/T-.8章节有明确规定。

经过特定试验后,刀具应该符合下面的要求:1.刀片、刀颈不应发生断裂、裂纹;2.刀柄或其部件与刀榫连接处不应出现松脱现象;3.刀片不应出现大于3°的永久变形。

张小泉的刀,肯定是满足不了上面的要求。

2

那么,作为一家有着年历史的企业,真的造不出一把好刀吗?

笔者查了一番资料后,改变的前文对刀的认知。

影响菜刀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材料、工艺和设计。

材料。钢材的品质直接决定了菜刀的品质。

据知情人士介绍,日本优质刀具多采用VG-10不锈钢材(已经停止向中国出口了)或青纸钢(国内也是没有的),德国主要采用1.马氏体不锈钢材,而我国主要是采用成本较低的3Cr13()、4Cr13等马氏体不锈钢材。

双立人曾推出采用高氮马氏体不锈钢Cronidur30制造的菜刀,这是一种优良的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用钢,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良好的韧性等,每把刀在国内的售价接近元。

工艺。虽然我国菜刀生产也进入了流水线式,但大多还是延续类似铁匠锻打的粗放工艺,很少按照工业化的精细标准来生产。

看起来简单,但是要做一把优质菜刀,工艺可不简单,要经过选料、切割、锻造、淬火热处理、研磨抛光、平衡点定位、刀柄配制、开刃、开锋等40道生产工序,每一步都需要极其严格的质量把控。

据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我国刀剪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即工业外观设计、表面外观处理、加工精度、热处理技术及原材料。我国各种专利技术远远赶不上德国、瑞士等刀具生产大国,例如德国的“冰沾火”技术,可以使刀剪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结合点,但国内几乎没有厂家具备这种技术。

设计。国内刀具的设计,基本是参考国外顶尖品牌的样式。

虽然都提出要为中国家庭造好刀,可是连拍蒜的需求都不考虑,不知道出发点是什么?

笔者在商场菜刀专柜逛过,国产品牌推销员介绍的时候,无论是哪个款式、品牌,都会加上一句,这与某某外国品牌是一样的。

简单的模仿,或许造不出中国厨房想要的好刀。

三个方面的差异,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国产刀具两三百元一把,一套德国双立人刀最高可卖到多美元,瑞典Damasteel公司的折刀最高可卖到5万美元一把。

3

当然了,或许大家还记得以前关于圆珠笔滚珠的热文,我们国家在精密制造业方面的差异,可是,张小泉是有着年历史的企业,能说没有工匠精神吗?

那么差距到底是什么呢?前文分析的三个部分的差距,可以看出来,要造一把好刀,真的不容易。

不过,我们看一下张小泉的财报,或许能看出些端倪,年到年,张小泉的研发投入只有0.17亿元、0.2亿元和0.23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01%、3.51%和3.47%,几乎原地踏步。

不过,在营销造势上,可是没少花钱。年,张小泉在营销方面的费用达到了1.17亿元,同比增长41.08%,是研发费用的5倍。

年一季度,张小泉又加大了抖音等平台的推广力度,直接导致公司销售费用激增70%。

最近,该公司负责人又说要研发拍蒜专用刀,作为有着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以这样的方式理解中国厨房,只能说“啃老”啃得头晕了吧。

张小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