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热处理 >> 热处理市场 >> 正文 >> 正文

淬火工艺制定之加热和冷却原则

来源:热处理 时间:2025/3/4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淬火工艺规范包括加热速度、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

确定工件淬火规范的依据是工件图纸及技术要求、所用材料牌号、相变点、过冷奥氏体等温或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端淬曲线、加工工艺路线及淬火前的原始组织等。

淬火加热时间的确定原则

淬火加热时间应包括工件整个截面加热到预定淬火温度,并使之在该温度下完成组织转变、碳化物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所需的时间。

因此,淬火加热时间包括升温和保温两段时间,在实际生产中,只有大型工件或装炉量很多的情况下,才把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分别进行考虑。一般情况下把升温和保温两段时间通称为淬火加热时间。

当对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分别考虑时,由于淬火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所以升温时间包括相变重结晶时间。保温时间实际上只需考虑碳化物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所需时间。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淬火加热时间常用经验公式计算,并通过试验最终确定。

τ——加热时间,min或s;

α——加热系数,min/mm或s/mm;

H——工件有效厚度,mm;

K——工件装炉条件修正系数,通常取1.0~2。

02淬火介质及冷却方式的选择与确定

淬火工件的冷却应从材料的淬透层深度要求、淬透性、淬火介质以及淬火工艺方法等综合考虑。

淬火介质的选择:

首先,应按工件所采用的材料及其淬透层深度的要求,通过一定的图表来进行选择;

其次,要考虑减小淬火过程中的变形和开裂倾向。

结合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及淬火本质选择淬火介质时,还应考虑其冷却特性,即淬火介质应作如下选择:在相当于被淬火钢的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区有足够的冷却能力,而在马氏体转变区其冷却速度可以较缓慢。此外,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稳定,长期使用和存放不易变质,价格低廉,来源丰富,且无毒、无环境污染。

实际上很难得到同时能满足上述这些要求的淬火介质。在实践中,往往把淬火介质的选择与冷却方式的确定结合起来考虑。例如,根据钢材不同温度区域对冷却速度的不同要求,在不同温度区域采用不同淬火介质的冷却方式。又如,为了破坏蒸汽膜,以提高高温区的冷却速度,采用强烈搅拌或喷射冷却的方式等。

此外,淬火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工件要根据形状选用合适的淬入介质方式。选择合适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工件得到最均匀的冷却;以最小阻力方向淬入;保证工件的重心稳定。

常见形状的工件淬入介质的具体方式如下。

(1)厚薄不均的工件,厚的部分先淬入;

(2)细长工件一般应垂直淬入;

(3)薄而平的工件应侧放着淬入;

(4)薄壁环状零件沿其轴线方向淬入;

(5)闭腔或盲孔工件使腔口或孔向上淬入;

(6)截面不对称的工件应以一定角度斜着淬入。

淬火工艺规范包括加热速度、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

确定工件淬火规范的依据是工件图纸及技术要求、所用材料牌号、相变点、过冷奥氏体等温或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端淬曲线、加工工艺路线及淬火前的原始组织等。

淬火加热方式及加热温度的确定原则

淬火一般是最终热处理工序。因此,为了防止氧化脱碳,应采用真空炉、保护气氛炉或盐浴炉加热。只有一些毛坯或棒料的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可以在普通空气介质中加热。因为调质处理后尚需机械切削加工,可以除去表面氧化、脱碳等加热缺陷。但是随着少、无切削加工的发展,调质处理后仅是一些切削加工量很小的精加工,因而也要求无氧化和脱碳加热。

淬火加热一般是热炉装料,但对工件尺寸较大、几何形状复杂的高合金钢制工件,应该根据生产批量的大小,采用预热炉(周期作业)预热或分区(连续炉)加热等方式进行加热。

淬火加热温度的确定原则是:获得尽可能高的强韧性;使得晶粒尽可能细小;尽可能少的氧化脱碳倾向。基于以上原则,淬火加热温度主要根据钢的相变点来确定。对亚共析钢,一般选用淬火加热温度为Ac3+(30~50)℃,过共析钢则为Ac1+(30~50)℃。

对亚共析钢来说,若加热温度低于Ac3,在Ac1~Ac3之间,则加热过程中组织为奥氏体与铁素体,淬火冷却后铁素体保存下来,使零件淬火后硬度不均匀,强度和硬度降低。比Ac3高30~50℃的目的是使工件心部在规定加热时间内保证达到Ac3以上的温度,铁素体能完全溶解于奥氏体中,奥氏体成分比较均匀,而奥氏体晶粒又不至于粗大。

对过共析钢来说,淬火加热温度在Ac1~Accm时,加热过程中组织为细小奥氏体晶粒和未溶解碳化物,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球状碳化物。这种组织不仅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且有较好的韧性。如果淬火加热温度过高,则碳化物溶解,奥氏体晶粒长大,淬火后得到片状马氏体(孪晶马氏体),其显微裂纹增加,脆性增大,淬火开裂倾向也增大。由于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中碳含量增加,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增多,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高于Ac~50℃的目的和亚共析钢类似,即保证工件内各部分温度均高于Ac1。

确定淬火加热温度时,还需要考虑工件的形状、尺寸、原始组织、加热速度、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等因素。

(1)在工件尺寸大、加热速度快的情况下,淬火温度可选得高一些。因为工件大,传热慢,容易加热不足,使淬火后得不到全部马氏体或淬硬层减薄。加热速度快,工件温差大,也容易加热不足。另外,加热速度快,起始晶粒细,故也允许采用较高加热温度。在这种情况下,淬火温度可取Ac3+(50~80)℃,对细晶粒钢有时取Ac3+℃。

(2)对于形状较复杂,容易变形开裂的工件,加热速度较慢,淬火温度取下限。

(3)考虑原始组织时,如先共析铁素体比较大,或珠光体片间距较大,为了加速奥氏体均匀化过程,淬火温度取得高一些。对于过共析合金钢,为了加速合金碳化物的溶解,以及合金元素的均匀化,也应采取较高的淬火温度。例如,高速钢的Ac1点为~℃,淬火加热温度高达℃。

(4)当选用淬火介质和冷却方式时,在选用冷却速度较低的淬火介质和淬火方法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防止由于冷却速度较低而使工件在淬火时发生珠光体型转变,常取稍高的淬火加热温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