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胤
2月底以来,关于丰田发动机机油增多和乳化的新闻,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涉及的用户集中在东北、华南等地区。
对于机油增多和乳化的原因,网络上众说纷纭。经过多方求证和采访。天天汽车大致摸清了这起事件背后的三种可能:
1、第一种可能,是燃油燃烧不充分,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里。丰田的混合动力发动机在车辆起步时是不工作的,取而代之的是由电动机驱动。在低温状态下,发动机汽缸的温度也处在低温状态,而为了尽可能的快速升温暖机,ECU电脑会加大喷油量,好让油气混合物达到理想正常值。也正因如此,过量的燃油因为得不到充分燃烧,就会因为低温而附着在汽缸壁上,形成“湿壁”现象,最终流入到曲轴箱,导致机油增多乳化。
2、第二种可能,是活塞环的张力过小。为了尽可能节省燃油消耗,减少活塞环或降低活塞环张力却是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就会导致活塞环刮除汽缸壁上的油膜程度降低,导致机油增多乳化。
3、第三种可能,是低温导致的油底壳蒸发问题。机油对发动机而言是起到润滑和控制机体温度的作用,它在发动机内部是循环流动的。机油的工作温度更高,压力也更大,也会膨胀。正常来讲,经过循环后的机油会经由蒸发箱进行热处理,但由于低温的行车环境,机油就不能得到正常的热处理,会有湿气。而湿气和膨胀后的机油流回到曲轴箱后,就会导致机油增多和乳化。
外界争论最大,车主最担心的是第一种情况——在低温冷启动时,极少量未完全燃烧的汽油经过活塞环和缸体之间的缝隙渗入机油,导致增多乳化。
到底丰田属于以上哪种情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说法。
发动机升级可能不是元凶
根据调查了解,此次丰田车型的机油增多和乳化情况的发生,多出现在了新型混合动力车型上。出现问题的这些车型,也都出自丰田TNGA全球化新型架构下的THS(TOYOTAHYBRIDSYSTEM)II混动系统。
搭载丰田第二代THSII混动系统的车型,已经在中国销售了两年多时间,为何直到现在才出现问题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问题?跟过去发生过的本田发动机机油增多是不是一个问题?
三年前,由于本田过度追求1.5T发动机的动力性能,过高的缸内喷油压力导致会有部分未充分燃烧的燃油,在活塞的压缩冲程阶段被强力压送到了曲轴箱,而机油存放在曲轴箱里,周而复始,致使机油增多。本田在中国爆发了发动机机油增加事件,
当时本田针对机油增多乳化问题的解决办法是,降低涡轮增压器的增压值,升级ECU程序并调整喷油时机、点火时机,加快发动机的升温效能来减少甚至彻底消除机油增多和乳化变质。
这次,丰田出现机油增多和乳化现象,集中在了混合动力车型上。而双擎混动车型均搭载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并不直接具备过度压榨动力性能的目的,因此二者之间并无直接的关联性。
机油增多乳化变质,实际上是由于两种不同且不相溶的液体,经过长时间外力的搅浑而形成的,发动机机油乳化成因必然就是机油和水。
目前除了北京等一线城市,在很多省市地方使用的是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在经过发动机长时间待机状态过程里,会出现油水分离。在发动机运转期间,水会因为高温变成水蒸气,而这里面的一部分水蒸气就会“窜气”到曲轴箱中,与机油混合。周而复始,就增加了机油乳化增多问题的潜在风险。
那么什么样的环境下,才会发生这种风险呢?
天气和家里蹲是机油事件导火索吗?
刚开始,出现问题的车辆多集中在冬天寒冷的北方地区。因为冬天寒冷,当上一次停车熄火后,由于昼夜温差的关系,进气道内会出现冷凝水。再经过一晚上停放,当车辆再次冷启动时,水分经由空气滤芯而形成雾化,水与燃油混合形成的油气混合物会留在冰冷的汽缸壁上,凝结成带有水分的油膜,然后就被活塞环刮进曲轴箱。周而复始,机油乳化变质得以形成。
北方机油乳化可以这么解释,但是后来又有湖南等南方地区的用户反馈也有机油增多和和乳化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也很简单,由于气候变化,近几年南方很多地区下雨和下雪天增多,湿冷导致气温比很多北方还冷。还记得当年南方大面积的冰雨灾害吗?所以,南方湿冷的雨雪天气下,冷启动燃烧不充分导致水分在气缸内凝结的概率比北方还大。
目前,按照专业人士的一种普遍说法,在发动机长时间处于熄火待机状态下,才会有乳化风险。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于年春节突然爆发,彻底改变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节奏,蜗居成了常态化。
大家开车出行次数大幅度减少,车辆要么长时间的停放,要么也仅为短时间内的短途驾驶(比如超市采购)。这就很容易导致发动机本身及周边各项指标条件达不到正常合理的工作指标,比如水温、机油温度、空燃比、变速器油温。
举个直观的例子,车辆冷启动时是否需要原地热车?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需要,但其实不尽然。只需待启动发动机后的转速降下来后,直接上路先缓速行驶,待水温上升到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便可正常行驶。此番的意义在哪里?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原地长时间热车,油气混合物过稀,不利于暖机,同时还会加大污染物排放,且容易形成积碳。所以,长时间停放车辆后的突然启动,加上疫情期间多为短途驾驶的用车环境,就会令发动机机油频繁的冷热交替,加速发动机机油中的水蒸气频繁气化和液化,导致机油乳化变质问题的发生和加剧。
丰田车型出现机油增多乳化,作为车主首先应该了解这套系统的工作方式——在车辆起步时,自然吸气式发动机是不参与驱动的,仅靠电动机提供驱动力。即便是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的41%热效率再高,水温上升速度再快,但发动机不工作,驾驶工况不允许发动机有充足的时间暖机。
再加上频繁的低温启停甚至在到达目的地前就熄火停机,这些就正是促使机油乳化增多的诱因。因此,杜绝上述此类的短途短时间开车,是有效规避机油乳化增多问题出现的唯一解决之道。
所以,车是要经常开的,同时冬天尽量避免超短距离开车。
4S店应该配合更换机油
在机油加注口盖位置出现的白色机油乳化的情形,是否预示机油就真的已经乳化?日常的确认方法是通过机油尺确认,将机油尺拔出,如果黏在机油尺上面的机油呈乳白色,就说明机油已经乳化变质,尽快到4S店去更换,4S店也应该积极配合更换机油。如果没有则证明机油并未乳化。
很多乳化都是在机油加注盖上,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当发动机熄火停机后,通风散热系统也随之关闭,但发动机的热量会自然上升,遇到上方的冷空气后会凝结成水滴,时间一长,就会与盖子上附着的机油残留物和油气混合物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机油乳化,这其实属于正常现象。
混合动力比纯电动车可靠
随着汽车技术和科技的日益进步,汽车电控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普通消费者在驾驶技术、方式以及对汽车常识的理解和运用上,不能与之相对等,也因此就会出现由于驾驶操作不当导致的车辆故障不断发生,比如当时大众车型的涡轮增压器损坏。
也就是说,针对我国的用车环境和驾驶方式,汽车新技术的研发和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逐步适应和完善消费者的用车习惯,尽量减少由于人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零部件损坏。
丰田几十年针对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与进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处于领先的,成熟而可靠。该问题的出现,实则也是给丰田厂家为日后更新产品、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提供了现实的使用蓝本。
作为日后动力多元化发展的技术路线之一,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车型在全球已经累计销售了近千万辆,是目前全球卖得最多的节能车型。相比纯电动汽车普遍面临的充电、自燃等问题,机油乳化增多,并非是技术上的致命伤。
当然我们还是希望丰田认真对待此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