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属于我们的国产飞机C,在年之时,就已经获得了28个国家的支持,并接到了架订单。
想当初C首飞以后,C的声音就开始传来,将会成为中国下一代国产飞机,而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年,C再次传来了新消息,已经开工,哦不,现在被称为CR了。
CR和C相比,多了个英文字母,可也是见证着中俄两国的友谊,这是一款由我国商飞和俄罗斯联合航空一起研制的远程宽体客机,是一款远程宽体客机,而CR代表的就是中俄两国的英文首字母,作为一款远程飞机,其设计航程在公里,座位预计为座。
早在年C首飞之后的几个月,CR就已经发布了,更在年推出其的样机,其会采用先进的气动设计、大量应用复合材料,在发动机上,可能会装配新一代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以来提高飞机的综合性能,而宽体客机还会比同类型的飞机具有更低的运营成本。
别看CR是今年开始进入开工,但是对其的合作,是要追溯到年的,在年正式签署的项目合资合同,在年成立了合资公司,年双方联合确定了CR的外形、尺寸等主要参数,到了年,已经基本确定了总体的技术方案。
时间一晃从签下合同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年,在这5年时间,各种文件是一步一步进行推进,迈入正轨,但是也可以见到,这样的科技研制时间是非常久的,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从项目启动直到首飞,再到实品交付,预计会需要10年的时间,这么来看,再过几年我们就能见到CR的首飞,然后就能迎来交付了。
而我们已经有了C的研制经验,此次在和俄罗斯合作的时候,研制起来也会更加轻松,从各项数据来看,CR将会比C更有突破,不管是航程、承载人数、智能技术等等都有了极大的突破,同C单通道不同,CR将会变成双通道布局。
这时候就有人说了,中国不是已经能自主建造客机了吗?为什么CR还需要和俄罗斯进行合作研发呢?
这么说吧,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是两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中开展务实合作的重大战略性合作项目,而这个战略性就指出了很多的问题,意味着这个项目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也是一个长期共赢的方式。
大家都能自己研发飞机,该怎么共赢呢?除了收益之外还有什么呢?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进行说明。
说白了中国没有俄罗斯,也能摸索着研发出CR,但是和俄罗斯合作,那么就能够打开俄罗斯以及周边独联体国家的市场,这意味着什么,不用我说。
这里就要回到适航证的问题,大家记不记得我们的C想要拿到欧盟和美国的适航证很难,所以我们的C可以暂时在国内飞,同时呢也能让C的销量有一定的保证。
不过C有销量,这时候会面临什么,CR的适航证会更难拿,而且宽体客机的市场来说,本身就比窄体客机要小,美国和欧盟更不愿意让中国分一块儿肉,所以中国和俄罗斯合作研发,就会有利于CR的后期发展。
再来看看CR的设计,双通道,公里的远程飞行,大型宽体,国内对于这类的宽体客机需求是不大的,基本C就能满足国内市场,意味着,从一开始这就是对标着国际航线。
换成单独合作,这个适航证给你卡个几十年,往外飞不了,那么国际市场就很难分上一杯羹,因此这时候拉个友好合作,是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和俄罗斯合作,后续就能够开辟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之间的国际航线,这样CR就能在未来走向大客机市场。
所以对外看来这是一个简单的合资项目,一个高科技的技术项目,可是这只是表面,再往里看,那就是一个政治项目了。
这时候大家能明白所谓的“战略性”项目了吗?
除了这个,自然也是有着技术的问题,我们知道C虽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是其并不是全部国产化,就比如发动机,是选购的是CFM国际公司新一代的LEAP-X1C发动机,有部分引进了国外系统设备,然后再形成我国民机产业等等。
这是什么意思大家也能明白,除了航电等技术,就是材料学、热处理依旧是我国的痛点,而前面就有提到,CR会大量采用复合材料,而这方面的设计制造能力,我们也相对弱于俄罗斯,因此有了俄罗斯的加入,共同研制,出来的CR性能也会有着很大的不同。
所以技术方面,该承认不行的就得承认,也能够通过这次合作,学到新东西。
不知道大家觉得知识君的观点是否正确呢?要是有不同观点,欢迎来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