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热处理 >> 热处理市场 >> 正文 >> 正文

吃之有道夏日餐桌上的冰火两重天

来源:热处理 时间:2022/9/12

夏,是个矛盾的季节。白天,它属于那些冰凉的食物,就连最传统的热汤面都纡尊降贵抛弃了那股子热乎气,变成了凉面……仿佛只有清凉爽口的食物方能解救被热气闷坏了的食欲;而到了夜晚,它摇身一变,街边支起的烧烤摊子,烤得红彤彤的木炭,再加上老板头脸上滴答掉落的汗珠,这种热辣,仿佛才是最能体现夏季性格的食物。夏日,餐桌上总交替着冰火两重天!

夏季餐桌冰冰凉

川味鸡丝凉面

天气太热,胃口缺缺,更不愿意钻进闷热的厨房里费力地煎炒烹炸,一个大碗,脆爽的黄瓜洗净切成细丝,豆芽焯熟,鸡肉也切成细丝,而煮熟的面条从锅中捞出,也是要进冷水中去打几个滚儿,酱油、醋等各色调味料给得足足的,再加上一大勺红艳艳的辣子……这样的一碗爽口爽心的凉面最能叫醒夏季懒洋洋的味蕾。

凉面,古时称为“冷淘”,传说最早起源于武则天入宫之前。相传,入宫前武则天时常与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在离家不远的河湾玩耍,也时常去河湾边上的一家面店吃面,由于去的次数多了,与面店的掌柜日渐熟络起来,武则天有次建议掌柜用米浆制作了一种柔软可口、绵韧不粘的米凉面。凉面发展至今,各省各地几乎都有自己口味的凉面,比如四川的“红油凉面”,陕西的“狗肉凉面”,山东的“麻酱凉面”,广东的“鸡蛋凉面”,上海的“粗条凉面”,山西的“柳叶凉面”,天津的“打卤凉面”,北京的“素什锦凉面”,兰州的“清汤牛肉凉面”等等,不管是哪种口味,核心均是一个“凉”字。

日式荞麦面

凉面不仅在中国的美食界有一定地位,就算是在亚洲的其他国家也同样声名显赫。在热爱吃面的日本,最著名的三大面食分别是拉面、乌冬和荞麦面,其中荞麦面是最为传统也最具日本代表性的料理。而说到荞麦面的吃法,分为“挂”和“盛”两种,其中“盛”指的就是将面煮好后过凉水,盛放在笊篱或者笼屉中,蘸着汁食用,是典型的凉面;而在朝鲜,冷面则统治着面条界的大半疆土。朝鲜冷面同样多用荞麦制作,面条下锅煮熟后同样需要过水晾晾,盛放于大碗内,上面要放香油、胡椒面、辣椒面等调料,浇上肉汤,再放上牛肉片、切成瓣的熟鸡蛋、苹果片或梨片,吃起来别有一种爽口的滋味。不少餐馆夏季的冷面汤中甚至能看到冰块。

夏季餐桌火辣辣

烤,应该是人类最早的烹饪方法,我们的祖先开始吃熟的食物,就是因为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到了夏天,跟三五好友一起坐在树荫下,烤上些肉串、鸡翅,再加上些蔬菜,配上冰凉的啤酒,简直就是人间美味!肉串,鸡翅的组合听起来比较北京,烧烤这件事也与很多食物一样,随着地域的不同,从做法,到使用的食材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在烧烤大省之一的东北,烧烤被称之为“撸串”,这里烧烤时多用鸡油刷在串串上,带来独特的香气,烤蔬菜中则有着非常地域化的烤干豆腐皮、烤蒜等等……早年间,没有竹签,东北的烧烤摊上老板们多是用自行车轮子里的铁辐条磨尖了来串肉串,这也算是一种那个年代特有的记忆吧。

到了新疆,这个游牧民族聚居的地方,烧烤的方式则显得彪悍且原汁原味,正宗的新疆烧烤是有仪式感的——先要制炭,制炭的木头以沙漠生长的胡杨木为最好,一方面是胡杨木木质结实,火力均匀而且耐烧,二是胡杨木本身带有特殊的类似坚果和草原气息的烟熏香气,让不加香料羊肉的香味也非常独特诱人。新疆人用来串肉串的也不是铁条、竹签,而是红柳枝。新鲜的红柳枝在剥皮后会分泌出有点黏稠的红柳汁液,穿上羊肉后在炭火的熏陶下,不但可以分解掉羊肉的膻味,还会把红柳树特有的香味散发到肉心里。在选肉上,新疆人也很讲究,必须是当日宰杀的。这一连串的仪式进行完,那肉串烤出来的香,恐怕无人能敌。

而到了沿海地区,烧烤的内涵与游牧民族聚集的草原地带有了本质的变化,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边的烧烤,多了烤鱼,烤虾、烤生蚝,烤蛤蜊,甚至是烤海肠等等特色食物。沿海地区的烧烤,使用的调料也相对清淡,因为海味重鲜,如果使用调料味道太厚,会遮掩了海味的鲜。

科学家们也曾研究过人们至今仍然热爱烧烤类食物的原因,据说,与烧烤的香味有着很大的关系。生肉、生鱼等多数生的食物都是没有气味的,而在烧烤的过程中,由于食物被热处理了,其中富含的脂肪、蛋白质等成分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产生了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也有人说,钟爱烧烤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联系,人类从最早的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到食熟食的时代,“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而这种烹饪方式经过这么多年的演进,也被人们不断改良。每每看着烧烤炉子冒出的烟,闻着烧烤食物的独特香味,听着烧烤摊子上的喧嚣吵闹,总觉得这就是最最地道的“人间烟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