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热处理 >> 热处理介绍 >> 正文 >> 正文

管理故事争做一个笔记控

来源:热处理 时间:2024/12/30

记笔记,这是最传统的学习方法,却随着手机的普及、录音的方便,而逐渐被人们所忽略,甚至废弃。殊不知,记笔记最大的好处,是用最高的效率抓住最关键的扼要。最高的效率,在于笔记中的现场感,及在现场迅即的判断,是事后整理无法还原和替代的。所谓,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

文:中外管理传媒任慧媛杨光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太平洋精锻的故事与哲理》

哲理的故事:

在太平洋精锻热处理车间主任包文慧的家里,存放着一摞一尺多高的笔记本,没事的时候,他会经常拿来翻翻。就是在这几十本的笔记本中,写满了他职业生涯中点滴进步的注脚。

年底,初进泰县粉末冶金厂(太平洋精锻前身)的包文慧,并不知道什么是热处理工艺,也没人教他。车间里唯一一本讲热处理的书还少皮无毛的,被人撕了近三分之一下去。

后来,车间里来了一位名叫张崇飞的老师傅,是国营大厂的老工程师,带着包文慧一行年轻人学习热处理,并给他们讲课。其中,张崇飞反复提到,一定要有记笔记的意识,今天做了什么?谁讲了什么知识点?认为有价值的就记录下来。

一开始,包文慧只是照着老师傅说的去做,老师傅讲课,他认为印象深刻的,或者不懂的就都记录下来,但并没有体会到记录的意义。再后来,他自己主动增加了重要的事,关键的事,以及做这件事的执行计划,全都写在笔记本上。慢慢地他尝到了甜头,并渐入佳境。

本子用了一本又一本,包文慧的业务能力也在日积月累中不断进步着。不仅出错率低,而且因为善于总结,所以每次操作水平都能比上一次有所提升。

后来,包文慧从小工人升职为车间里的班长,他发现在带人的过程中,之前记的笔记全都派上了用场:因为有记录,就有归纳、有总结,最终形成一套自己的系统知识,讲给新人听。

再后来,包文慧带新人,首先就问有没有本子,没有的话他主动给发,就是为了让年轻人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而包文慧的那一摞笔记本也仍旧在增加着厚度,而且常翻常新,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故事的哲理:

记笔记,这是最传统的学习方法,却随着手机的普及、录音的方便,而逐渐被人们所忽略,甚至废弃。殊不知,记笔记最大的好处,是用最高的效率抓住最关键的扼要。最高的效率,在于笔记中的现场感,及在现场迅即的判断,是事后整理无法还原和替代的。所谓,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杨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