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热处理 >> 热处理市场 >> 正文 >> 正文

讨论崴脚之后到底应该冷处理还是热处理

来源:热处理 时间:2022/5/9

中医

干货

传承

创新

种树人种下的第棵树

全文个字,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大家好我是培根,青年中医师,业余种树。

对于脚踝等部位的扭伤,现代医学认为扭伤以后局部软组织损伤或者伴随骨裂等情况,会有出血的倾向,这个时候需要选择冰敷,冰敷可以起到局部消肿止痛的作用,减少扩张的毛细血管,减轻局部出血。如果是扭伤后即刻给予热敷,可能会出现局部的肿胀加重,出血增多。建议24小时以内给予冰敷或者冷敷,扭伤24小时以后局部的活动性出血已经停止,这个时候才可以考虑热敷,热敷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肿的作用,也可以选择泡热水等,具有相以的功效。

但是我最近在读书的过程中看到娄绍昆老师在其著作《中医人生》中讲述的一段经历,对于自己右脚受伤采用长时间艾灸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娄老师也对于冷敷还是热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十分有意思的谈论,今天咱们就各抒己见看看这简单的问题背后不简单的东西!

下文节选: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新屋落成的早一天,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关键时刻,我的右脚受伤了。那是我在抬一块二百多斤重的花岗岩石条时不小心造成的。当时石条已经抬到目的地,正在准备下卸时,由于抬石条的绳索不能及时抽走,石条骤然压在了我右脚的脚背上。我怕影响工作的进度,不敢惊动大家,就忍痛离开工地现场,一个人一跛一瘸地来到干娘家的二楼。干娘家在距离我新建房子二百来米的青山陶瓷厂里面。我与干娘家的阿六不仅是兄弟,而且还是无话不说的朋友,所以近一段时间我都住在阿六的房间里。我看见自己的右脚背又紫又肿,自觉右脚僵冷,胀痛得厉害,踝关节活动受限。根据《农村医师手册》的处理应该用冷水浸泡,防治损伤处组织的毛细血管出血。然而用中医针灸的理论来考虑,主要是气血不畅通,不通则痛。组织的毛细血管出血现象,虽然在病理解剖学上是客观的事实,然而古代医学家是看不到的。古人认为在损伤处组织气血不畅通的情况下,如果用冷水浸泡的话,反而会造成“寒湿痹痛”,百害而无一利。其治疗的方法,就是马上用艾条持续熏灸。一种病症,两种完全不同的诊治方法,何去何从?我想每一个现代中医师一生之中都会遇见同样的场景,都会面临同样的选择与斗争。我这个初学者也不例外。中西两种医学对这个具体病症的诊治观点都有道理,我这个初学者无法分辨它们孰是孰非。所以治疗方法的选择不是是非对错的选择,而是由医学观点与医学立场来决定的。我想,我是学中医、针灸的,它是我一生的事业,我应该坚定地站在中医的立场上,用中医的观点“不通则痛”“不通则瘀”“不通则胀”“阴盛则寒”来看待自己的伤痛。我要在自己的身上使用艾条熏灸的方法,来试验一下它到底有没有疗效。想好以后,我就请阿六同时点燃两支艾条,替我在胀痛的部位熏灸。阿六一边熏灸,一边问我感觉如何?我说,还好。干娘给我送来茶水与点心,我吃过、喝过以后,疲劳与伤痛引起的极度不安稍稍有所好转,但是胀痛、僵冷依旧。就这样,阿六坚持给我熏灸了一个多小时,艾条用了四条,右脚的胀痛才有了一点儿松动。阿六吃晚餐的时候,换了一个人来熏灸,这个人是谁?当时没有什么印象,那时可能由于疼痛有所缓和,我开始有点儿蒙眬的睡意,以后的事我就不知道了,我已经沉沉地睡去。后来听阿六说,他与另一个人替我交替熏灸,一直不停地熏灸到晚上九点多钟,看我睡得又沉又香,脸上没有一丝苦痛的表情才停止熏灸。前前后后熏灸了五个来小时,艾条用了二十条,整个房间一片云山雾海。第二天早晨我在沉睡中醒来时,已经是大天亮了,没有感觉到右脚有什么不舒服。我把右脚前后左右上下转动时,居然没有什么障碍,真的不可思议。太离奇了,我跳了起来,右脚一点痛感也没有了。我蹬蹬蹬地跑下楼,大声地呼喊着:“我好了!我好了!”我真的好了,在这一天的建房劳动中跑来跑去一点障碍也没有。艾条熏灸治疗未开放性外伤的神奇疗效在我自己的身上得到了验证。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我的右脚活动自如,安然无恙。四十年来,我也用这种方法治愈与减轻了不少类似病人的伤痛,这一疗法为我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让我建立了临床的自信。”培根管见:在上文娄老师回忆年轻时用艾灸疗愈自己受伤的右脚,同时在文中抛出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就是砸伤了、扭伤了到底是应该冰敷还是热疗?娄老师坚持了作为中医师的信仰,选择了艾灸,最后效果很好。但是这其中有一点是,临床中表现的症状应当是我们选择治疗方法的参考点,正常扭伤局部呈现红肿热痛的症状,而娄老师的伤脚却呈现紫暗僵冷的症状,这显然已经不属于急性期冷敷的治疗方法了,选择具有温通作用的艾灸方案是不错的。所以我认为冷敷在急性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它不一定是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踝关节是人体主要的承重关节之一,行走时的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加上踝关节特殊的解剖特点,导致踝扭伤在临床中非常常见。西医对于急性踝扭伤的治疗主张采用急性期冰敷及制动。早期冰敷能促使局部血管收缩,控制小血管出血和减轻疼痛;而制动能降低踝关节再次受伤的几率。然而,仅采用急性期冰敷及制动,则不利于康复。胡劲松等的研究发现,对于急性骨骼肌损伤大鼠模型,冰敷组的肌纤维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但肌小管和再生的横纹肌纤维排列不规则,间或有结缔组织填充,而冰敷联合消肿中药则肌管修复良好,出现整齐致密的肌纤维组织,与正常组织较为接近。因此,早期除冰敷与制动外,采取必要的中医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减少后遗症。那有没有一种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或者方法来更好的治疗急性的软组织损伤呢?培根今给大家推荐两种办法:

第一种:生栀子粉外敷。

生栀子具有消肿止痛、化瘀、活络、抗炎、抗渗出之功效,治疗各种跌扑损伤、急性挫扭伤后局部肿痛,起效快,疗效显著,临证常遇急性扭挫伤患者,每每使用此方,均获佳效。我给别人用过几次,效果不错。

使用方法:将生栀子打碎成粉末,加入等份发酵好的面粉,再将白酒、蛋清按1:1的比例配好,用以调拌栀子粉至匀浆糊状,敷于肿痛处。敷药厚度约5毫米,边缘超过肿痛范围5毫米,然后用纱布包扎固定。同时适当抬高患肢,局部尽量制动休息。每12~24小时更换药物1次。一般治疗1次后,肿胀疼痛明显缓解,2~3天,肿胀消退。

体会1.一般舒筋活血药在急性外伤24小时内不宜外用,因其易加重皮下渗出,致使局部肿胀更甚,而栀子粉外敷却无此弊端。2.本方价廉易得,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3.用该方外敷后,局部皮肤均出现青紫色,属正常现象,系药物染色所致,几天后自行消失。4.若有脱臼者,先予复位固定后再外敷。患处有破溃者,暂不宜使用。

生栀子、鸡蛋清联合应用起到“冰敷”效果,采取中药清热解毒消肿的“冷”办法,但是还要在里面加一些白酒,我认为这也是很关键的一步。白酒,助药力,通行血脉,荣养肌肤,通经络之凝瘀,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既然单纯的冰敷不利于后期的恢复,中医又讲不通则痛,所以在栀子、蛋清清凉的基础上防止冰伏气血,故反佐一点活血通经的白酒,实属是完美的办法!本来写到这里应该结束了,但是我又看到了一个“骚操作”。叫隔土豆片艾灸法。我自己总结这个办法介于急性扭伤红肿热痛与慢性肿痛寒冷僵硬之间的一种状态。就是那种你说他红肿吧,没有那么严重,你说他冷痛吧,又没有上文娄老师受伤的那么严重,就是清热解毒作用不及栀子粉、但温通作用有比栀子粉中白酒的作用强。土豆又叫马铃薯、山药蛋,是一种天然食、药两用植物。《本草纲目》中记载,用鲜土豆捣烂贴于肿硬毒处,能起到消散的作用。局部应用鲜土豆片防治浅表性炎症,有大量的临床报道:临床上因注射各种药物造成患者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瘀血、硬结等症状,运用鲜土豆片外敷均能取得良好的消肿止痛、消瘀散结的效果。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外用土豆片消肿的文章,如下:

医院心内科医生常用的消肿办法竟然是用这个东西?

艾灸能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axis,HPA)轴提高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水平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效应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存在,艾灸通过外周穴位(区)和中枢响应,激活抗炎通路,调节免疫应答,在产生抗炎作用的同时产生了镇痛效应。灸法能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产生抗炎、纠正免疫紊乱和自由基代谢失衡等多种综合效应、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途径调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土豆富含淀粉,可产生高渗作用,消肿效果好;土豆还有各种维生素及龙葵素等物质,对组织的炎症有抑制效果。应用隔土豆灸治疗对于软组织损伤出现的肿胀、血瘀等情况,临床验证有效。且隔鲜土豆片灸取材简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但软组织损伤病种范围广,广泛研究有一定的困难,可以从一个系统或一个病种的软组织损伤应用隔土豆片灸来观察疗效,这样研究会比较可行,结果会更可靠。

最后灵魂画手给放一个总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寒温属性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人生》,作者娄绍昆,文献摘自[1]李威,卢莹,陈洪秋,卢馨,林学海,罗本华.隔鲜土豆片灸治疗局部软组织损伤的可行性探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6(19):34-36.。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药,如有需求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L-PeiGen)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