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电极的生产工艺流程(3)
生坯内煤沥青在焙烧过程中焦化,排出10%左右的挥发份,同时体积产生2-3%的收缩,质量损失8-10%。炭坯的理化性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气孔率增加体积密度由1.70g/cm3降为1.60g/cm3,电阻率μΩ.m左右降至40-50μΩ.m,焙烧坯的机械强度也大为提高。
二次焙烧是焙烧品浸渍后进行再次焙烧,使浸入焙烧品孔隙中的沥青炭化的工艺过程。生产体积密度要求较高的电极(除RP以外的所有品种)和接头坯料需进行二焙,接头坯料还需进行三浸四焙或二浸三焙。
焙烧炉主要炉型:连续作业----环式炉(带盖、不带盖)、隧道窑间歇作业----倒焰窑、车底式焙烧炉、箱式焙烧炉。
焙烧曲线及最高温度:一次焙烧----、、、小时,℃二次焙烧----、、小时,-℃,焙烧品的检查:外观敲击、电阻率、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内部结构剖析
浸渍是将炭材料置于压力容器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将液态浸渍剂沥青浸入渗透到制品电极孔隙中的工艺过程。目的是降低制品气孔率,增加制品体积密度和机械强度,改善制品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浸渍的工艺流程及相关技术参数是:焙烧坯——表面清理——预热(-℃,6-10小时)——装入浸渍罐——抽真空(8-9KPa,40-50min)——注沥青(-℃)——加压(1.2-1.5MPa,3-4小时)——返沥青——冷却(罐内或罐外)
浸渍品的检查:浸渍增重率G=(W2-W1)/W1×%一次浸渍品增重率≥14%二次浸渍品增重率≥9%三次浸渍品增重率≥5%
石墨化是指在高温电炉内保护介质中把炭制品加热到℃以上,使无定形乱层结构炭转化成三维有序石墨晶质结构的高温热处理过程。
石墨化的目的和作用:①提高炭材料的导电、导热性(电阻率降低4-5倍,导热性提高约10倍);②提高炭材料的抗热振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线膨胀系数降低50-80%);③使炭材料具有润滑性和抗磨性;④排出杂质,提高炭材料的纯度(制品的灰分由0.5-0.8%降到0.3%左右)。
石墨化过程的实现:
炭材料的石墨化是在-℃高温下进行的,故工业上只有通过电加热方式才能实现,即电流直接通过被加热的焙烧品,这时装入炉内的焙烧品既是通过电流产生高温的导体,又是被加热到高温的对象。
目前广泛采用的炉型有艾奇逊(Acheson)石墨化炉和内热串接(LWG)炉。前者产量大、温差大、电耗较高,后者加热时间短、电耗低、电阻率均匀但不好装接头。
石墨化工艺过程的控制是通过测温确定与升温情况相适应的电功率曲线进行控制,通电时间艾奇逊炉50-80小时,LWG炉9-15小时。
石墨化的电耗很大,一般为0-0KWh,工序成本约占整个生产成本的20-35%
石墨化品的检查:外观敲击、电阻率测试
机械加工:炭石墨材料机械加工的目的是依靠切削加工来到达所需要的尺寸、形状、精度等,制成符合使用要求电极本体和接头。
石墨电极加工分为电极本体和接头两个独立加工过程。
本体加工包括镗孔与粗平端面、车外圆与精平端面和铣螺纹3道工序,圆锥形接头的加工可分为6道工序:切断、平端面、车锥面、铣螺纹、钻孔安栓和开槽。
电极接头连接方式:圆锥形接头连接(一吋三扣和一吋四扣)、圆柱形接头连接、凹凸连接(公母扣连接)
加工精度的控制:螺纹锥度偏差、螺纹螺距、接头(孔)大径偏差、接头孔同轴度、接头孔垂直度、电极端面平整度、接头四点偏差等。用专用环规和板规等检查。
成品电极的检查:精度、重量、长度、直径、体积密度、电阻率、预装配合精度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