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热处理 >> 热处理介绍 >> 正文 >> 正文

冷数据更需要热处理

来源:热处理 时间:2023/10/26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数字化时代,人们最怕的一件事是什么?丢手机!

因为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几乎所有重要信息都在里面。没有手机,简直是寸步难行。很多人在手机存储空间已满的情况下,宁愿再购置一部新手机,也不愿意删除旧手机上的数据。

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不仅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数据的生命周期越来越长;不仅要保证热数据的实时响应,而且要实现冷数据的低成本、持久和可靠保留。想到这,是不是有些“蓝瘦,香菇”?

17年,归档的变与不变

回溯存储发展的历史,早在年,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便成了存储领域的一个时髦词。ILM让我们记住了两句话:第一,所有数据都要经历从产生到消亡的一个价值转换的过程;第二,在这个过程中,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根据存储阶段以及价值的不同对数据进行分类,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将正确的数据存放到正确的存储设备或介质上,从而实现成本最低、服务最优。

17年过去了,ILM这个英文缩写似乎鲜有提及,但是与ILM一脉相承的分层存储理念却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且对于数据“温度”的掌握和应对,企业也做得越来越细致,热数据、温数据、冷数据甚至极冷数据,如何分而治之,行业也都有明确的规范可循。

那么当前挑战的紧迫性和高难度到底体现在哪里呢?17年前,我们谈论ILM时,TB级数据量已经被认为是“海量”,现在则迈入了ZB级时代,有几个数量级的增加。IDC预测,全球年新增数据量到年将达ZB。如果用市面上主流的8TB硬盘来存储这些数据,需要多亿块硬盘,以每块硬盘的价格元计算,存储成本高达30万亿元,相当于年中国GDP的三分之一。这就是最大的挑战之一,存储成本难以负担。

另外,随着数据驱动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成了必不可少的过程,以前看似无用或不被经常访问的数据,其中蕴藏的价值可能是你想象不到的。比如,发生在年的南医大的一场命案,在28年后通过DNA检测得以侦破。可见基因数据的长久可靠保存意义重大。

数据量猛增、数据价值被层层挖掘、数据的生命周期不断延长,但是数据保留和保护的现状又是怎样呢?数据流失与数据管理的混乱是企业挥之不去的痛。统计数据表明,当年全球新增数据量达到ZB时,真正能被存储下来的数据仅有15ZB左右,流失率超过91%,而在这些被保存下来的数据中,能够得到充分有效分析和利用的数据则是少之又少。

考虑到数据对业务的影响,大多数企业通常会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