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0日,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为四川大学EMBA论坛做了一堂讲座。为了讲好经济管理理论,涂铭旌课前做足了一番工夫,广泛阅览了有关经济学、经济管理等论著,另辟蹊径从战略管理角度出发,探讨什么叫战略,何为战略思想。
在论坛上,他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知识积淀,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谋略是一种艺术,不能“工而不博”。他将孙子兵法与当前科技相结合,联系四川大学金属材料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实例,旁征博引讲述他的科技竞争谋略思想。
涂铭旌的科技竞争谋略思想源于工作实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国多所高校做技术材料,有些大学研究形变与断裂,有些研究材料强度,有些研究结构强度,各自发挥优势,大展身手。此时,北方的一些高校捷足先登,率先向国家科委申报力学和材料强度应用课题,引起了科技界的高度重视。这一举动抢占了西安交通大学这所金属材料强度研究先行者的机遇。
早在年时,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及强度研究室主任周惠久先生就发表了“发挥金属材料强度潜力”等论文,引起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重视。后来北方高校的一些老专家们在金属材料领域利用已有优势开展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并将西安交通大学的生产效益融入他们自身的优势中。但提出问题的西安交通大学仅作为一个子项目的参与单位。
这一事件对涂铭旌的触动很大,焦虑感和危机感油然而生。
年,涂铭旌(前排右一)与周惠久(前排中间)等在云南石林合影经过这件事,作为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研究所的一员,涂铭旌意识到:要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参与到科研竞争中。
他开创性地提出了科技谋略思想:在科技运用中仅有“10分技术”“0分艺术”,结果可能是“0分收获”。因为在科技竞争中仅靠技术取胜是不可取的,还必须要加强竞争艺术策略。如能做到“7分技术,3分艺术”最佳。
如何提高科技竞争力?这是涂铭旌一直苦于思索的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美籍华人经济学家在西安交通大学做讲座时提到,怎么运用《孙子兵法》进行科技谋略的提升。受此启发,涂铭旌豁然开朗,他去图书馆借阅了一些研究竞争策略的书籍。
他吸取了《孙子兵法》《周易》《三十六计》《道德经》等中国经典著作的精华,运用到科学研究中。
年,涂铭旌回到故土四川,在成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担任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他一边进行科研工作,一边思考如何将刚建立起来的研究院做大做强。
《孙子兵法》中提到“以计取胜,以智取胜”,这给涂铭旌带来了启发。
他结合四川的科技发展及当地矿产资源的特点,从结构材料的研究重点,转向功能材料;从钢铁材料的研究重点,向稀土和钒、钛合金转移;从单一金属材料材料领域研究,向金属、非金属及高分子复合型材料研究方向转移……
他一手创建了稀土及纳米材料研究所,指导或主持开展了“镧镨铈混合稀土在冶金和机械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利用四川混合稀土制取贮氢合金规模生产关键技术”“无钕贮氢合金镍氢电池研究”“高耐候性与抗菌型纳米改性粉末涂料技术研究”“室温磁致冷材料开发”等重大项目研究,逐步将本来基础薄弱的四川大学金属材料学科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功能材料研究重镇。
根据数年心得,涂铭旌编写了《科技竞争谋略36法》《辩证思维与科技谋略》等专著,在书中创造性地将人文知识与科研案例结合起来,让读者大受启发。
《辩证思维与科技谋略》封面从兵法谋略,到传统文化,再到哲学思维,涂铭旌将科技与人文紧密结合。“科技与人文结合,治学与修身相融”是他一贯践行的理念。
涂铭旌身上勤于思考、学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照亮每一位学子科研探索的漫漫长路。
涂铭旌
(.11-.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考文献:
1.《材料人生——涂铭旌传》,曹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866.html